本文是上一篇《好多人说自己湿气重,什么是湿?》的后续。主要谈“湿”在不同部位,以及有兼夹时如何辨识。文中解释,经常用到上一篇的概念及道理,如果看本文有未解之处,请参照上篇来看。
以下是湿的常见证。
1
伤 湿
证候:头身困重、发热、苔腻、脉滑。
头身困重:是湿性重浊的表现。
发热:伤湿还有可能发热,因为湿邪容易阻滞气机,气属阳,气一憋住,在局部就易产热,所以容易发热。
舌苔腻:这是湿性黏滞的表现。
脉滑:痰湿表现。
2
湿 痹
证候:关节酸痛重着、屈伸不利
“痹”的意思是指痹阻不通。痹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即关节以酸痛重着、屈伸不利为特征。注意关键字——重,出现沉重感,在中医算湿,因为湿性重浊。
痹病是按痛的特征来分别的,游走性关节疼痛是风痹,关节酸痛重着叫湿痹。假如一个人的关节痛,又游走,又沉重,这种情况叫风湿痹,因为“风”与“湿”两个特征都有,诊断就是两种邪气。
如果在刚才两个特征基础上再加上遇寒加重,那么就有三个要素了,风、寒、湿都有,就叫作风寒湿痹。
中医的治疗是对应疾病特征的,风寒湿痹三个要素都有,治疗就要驱风、散寒、祛湿同时来。
3
湿热浸淫肌肤
证候:湿疹、癣等渗液性皮肤病。
湿热浸淫肌肤,表现出来就是湿疹、癣等渗液性皮肤病。这是湿性黏滞和湿性重浊的黏、浊特性一起出现了。
只要人体分泌物、排泄物表现出黏黏腻腻,或者浑浊感,都算是湿。
当然,皮肤病的痒,也夹有风的特性,瘙痒的局部是有轻游走感的。这是风性善行的表现。
4
寒湿困脾(湿浊困脾)
证候:脘腹胀闷,口腻,纳呆,或便溏而黏,或夹黏液,头身困重,或肢体肿胀,妇女白带量多,舌淡胖,苔白膩或滑,脉滑。
脘腹胀闷、口腻、纳呆:脘腹定位在脾胃,胀闷是气滞的表现。湿为阴邪,容易阻滞气机,所以会有胀闷感;口腻是口腔有黏腻感,黏腻是湿的特征;纳呆是湿阻脾胃,湿为阴邪,容易损伤脾阳,脾阳受损,运化功能减退。
此外,脾喜燥恶湿,特别怕湿,所以脾不健运的表现较为明显。
便溏而黏,或夹黏液:便溏而黏是指大便像烂泥一样,擦不干净。有时候湿得比较严重还会夹有黏液,便黏与黏液体现的都是湿之黏性。
头身困重或肢体肿胀:湿性重浊,湿在人体的肌肤或者经络,就会出现头身困重,或肢体肿胀。肢体肿胀不单是湿,应该还有点水了。
妇女白带量多:白带也是黏糊糊、液态状的,所以算湿;色白偏寒,因为湿偏阴邪。
舌体淡胖、苔白膩或滑、脉滑:舌胖是因为体内水多了,把舌头“泡”大了;舌淡是偏寒;舌苔白偏寒;舌苔腻或者滑是偏湿,此时脉滑也主湿。
5
湿热蕴脾
证候:身热不扬,午后加重,汗出热不解,脘腹胀闷,口腻纳呆,头身困重,或肢体肿胀,腹痛,便溏黄臭而黏,或夹黏液,小便黄短,妇女带下色黄,舌红,苔黄膩或滑,脉滑数。
身热不扬,午后加重,汗出热不解:身热不扬的意思是身体发热,但用手捂在肌肤上,一开始不觉得很热,但按的时间越久就觉得越热。
身热不扬关键是湿热并存,湿把热裹在体内,这个热很难一下透出来,裹在体内的热只能慢慢地从内向外透发。
为什么这种热会午后加重?
我们按太极图来推算,早上是阳气旺,傍晚是阴气旺。湿热,热属阳,湿属阴,中午之后是阴邪慢慢加重,也就是湿的比重慢慢加大,湿的比重一加大,憋在体内的热就憋得越来越厉害,中医叫作郁而化热。
也就是说早上的热气是容易外透的,中午之后的热,由于湿的比重大了,湿又在外围把热裹在里面,所以很难外透。因此湿热如果发热,一般是午后加重。同时即便用发汗药,由于外裹的是湿,所以只能发出湿,裹在体内的热,一般出不来。
特别提示:孩子发热父母莫着急。小孩发热,尤其是在南方,不少高热往往是湿热的热。如果未将湿热的热辨准,只用清热的药,效果并不好。必须是清热跟祛湿同时用,热才能退得了。
所以,在中医诊断上必须关注何时发热,或何时热加重(体温升高)很重要。
脘腹胀闷、口腻纳呆,头身困重,或肢体肿胀:见寒湿困脾之解,都是湿的表现。
腹痛,便溏黄臭而黏,或夹黏液:黄臭可定性为热,而黏是湿,或夹黏液也是湿。小便黄短是热,妇女带下是湿,色黄是热。同样舌红是热,苔黄是热,苔腻是湿。脉滑是湿,脉数是热。
小结:
湿热蘊脾第一个要素是有热的特征,比如身热不扬,午后加重,同时又大便黄臭,小便黄短,舌质红,苔黄,脉数等。
第二个要素是湿,比如口腻,大便黏,或夹黏液,头身困重,妇女带下,还有苔腻、脉滑。
第三个要素就是定位在脾,脘腹胀闷、纳呆、便溏。
所以中医的诊断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讲白了就是定性加定位。
6
脾虚生湿
证候: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脘腹胀闷,口腻纳呆,腹痛,便溏而黏,或夹黏液,头身困重,或肢体肿胀,妇女白带量多,舌淡胖,苔白膩或滑,脉缓或弱,病程长。
这个症状与寒湿困脾很像,只是多了几项。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脉缓或弱:这实际上是气虚的表现。所以气虚表现+湿浊或寒湿困脾表现,诊断就变了,变成脾虚生湿。
脾虚生湿与寒湿困脾的区别在哪里?
寒湿困脾主要是寒湿妨碍了脾的运化,是实证。而脾虚生湿的因果关系就是,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而产生的内湿。
认真辨别,脾虚生湿除了比寒湿困脾多了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脉缓或弱这些症状,另外的鉴别点是时间比较长。
再次强调:中医的脏腑辨证或者其他辨证的通用程序是:定性+定位。
7
肝胆湿热
证候:胁肋胀痛,或发热,身目发黄,色鲜明,厌食油腻,口苦,纳呆,小便黄短。或阴部湿疹、瘙痒,或男子阴囊潮湿有臊味,女子带下黄稠臭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胁肋胀痛:胁肋是肝经循行所过,由于湿为阴邪,容易阻滞气机,气机受阻,就容易出现胁肋部胀痛。
发热:这个发热跟湿热蕴脾差不多。假如有发热,应该也是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午后加重。
身目发黄,色鲜明:指黄疸。因为湿热熏蒸肝胆,胆汁外溢到肌肤,肌肤就发黄。
厌食油腻:还是跟胆汁有关。胆汁的作用是注入小肠,帮助消化脂肪类食物,既然胆汁外溢到肌肤,进入小肠的胆汁就少了,难以消化脂肪类食物,所以厌食油腻。
口苦:热的表现,各个脏腑的热都可以口苦,但肝胆湿热牵涉到胆汁不入注小肠,反而上溢于口,这时还夹杂了胆汁的味道,所以,一般较其它脏腑的热会更苦。
纳呆:湿热妨碍脾的功能.
小便黄短:热象。
带下黄臭:湿热之象。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都是湿热的表现。
肝胆湿热还有另外一组症状,不是表现在肝胆脏腑本身,而是表现在肝经循行部位,如阴部湿疹、瘙痒,或男子阴囊潮湿有臊味,女子带下黄稠秽臭,实际上这是湿热下注肝经。阴部是肝经循行部位,湿疹是湿热的表现。
8
膀胱湿热
西医表达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黄短。这种表达比较好记。
为什么说是膀胱湿热?
尿频:就是感觉每次小便完又想小便,尿不干净,但是每次都尿的量不多,这种感觉就是黏滞感;同时小便的痛还带有点涩滞感,尿得不流畅、涩滞感也是湿。
小便黄短:这是热的表现。如果再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这些湿热的表现,就更容易肯定了。
小便与膀胱有关,所以定位在膀胱。
9
大肠湿热
证候:主要表现在大便上-排便时也有拉不干净的感觉,拉完又想拉,肛门有重坠感,即里急后重。同时肛门也有灼热感。
里急后重:既有湿的黏腻感,也有重浊感。
肛门灼热:是热感。如果再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这些湿热的表现,就更容易肯定。
大便与大肠有关,所以定位在大肠。
综上所述
不管是寒湿困脾也好,脾虚生湿也好,湿热蕴脾、肝胆湿热、膀胱湿热、大肠湿热,其实它们都有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湿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符合了,我们就认为它们具有湿。
另外如兼有寒象,那就是寒湿;如兼有热象,那就是湿热。同时加上定位症状作定位参考,诊断就基本完成了。
制图网(www.makepic.net),专业的logo免费设计在线生成网站,全自动智能化logo设计,商标设计,logo在线生成!
欢迎使用制图网制作属于您公司自己的logo,不仅专业而且经济实惠,全方位满足您公司品牌化、视觉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