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设计一直是毁誉参半的一个话题,特别是进入“中国邮政”后的近三十年时间里,中国邮票的设计一直处于“诟病”阶段。
今天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布77周年,抛砖引玉的,初略探讨一下,邮票设计的些许问题。
邮票,被誉为“方寸百科”、“国家名片”,任何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都通过方寸之地,进行展现。
中国拥有五千年历史,并且以独特的东方情趣,迥异于世界各国,并且今日之中国身为世纪第二大经济体,为何设计出的邮票,会被“诟病缠身”呢?
究其根本,就是没有为人民服务,没有记录时代。
邮票设计,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往往集中展现时代特征。
今天就以“文艺座谈会”系列邮票为例:
在那个特殊年代所设计的邮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红旗、语录、知青等时代要素。
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邮票上,在各种艺术品都有体现。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特征。举个例子,在《国家宝藏》中吐槽乾隆的农家乐审美的时候
雍正一朝的风格是清新淡雅,到了乾隆就是“繁华不落地”的—农家乐,这也是文物鉴定的重要依据(鉴定时候,以年款为依据的只是很少一部分)。
反观我们即将发行的《壮丽七十年》纪念明信片:
邮资图的飘带改为“8”,片图再填上一个星星,文字修改一下,十年之后再发行都没问题。这样的设计,能够为今日的中国做下时代的注解吗?百年之后,能够代表此时此刻的中国吗?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中国,中国邮票设计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尺度。不变的是中国风格,中国审美;变的就是设计手法,设计艺术,更要贴近生活。
2013年发行的《豫园》邮票:
在九曲桥上,有人用手机为家人在湖心亭前留影。2013年智能手机,随着国产手机品牌,走下神坛,开始大规模出现在普通民众的生活之中。
在2015年发行的《钱塘江大潮》中,有人用单反相机纪录转瞬即逝的一线潮。“单反穷一生”,这就是专门的写照。
邮票的设计应该是贴近普通民众生活,曲高和众,引发共鸣。而不是看了几页材料,把天安门、大会堂、陆家嘴等素材堆一起,调一下色彩,就交稿印刷。希望中国邮政日后发行的邮票,特别是政治类邮票,能够较好的思考,带来惊喜,而不是简单的换建筑。
来源:8090集邮整理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制图网(www.makepic.net),专业的logo免费设计在线生成网站,全自动智能化logo设计,商标设计,logo在线生成!
欢迎使用制图网制作属于您公司自己的logo,不仅专业而且经济实惠,全方位满足您公司品牌化、视觉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