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的初衷其实很有意思,一开始是和朋友讨论为什么现在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于是就想找相关的书籍看看。
然后有朋友推荐了费老的这本书《乡土中国》。
在我的思想里,一直觉得这类书籍应该是比较难懂,枯燥的。令我意外的是真正读起来的时候才发现,费老非常厉害。
人是群居性动物,我们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社会文化这一因素谁都避不开。
费老从社会学的角度让我们认识社会,告诉我们如何去看待传统与现实,同时也解释了中国人很多固有的行为习惯的来处,以及如何去处理现实的人际关系。
作者简介 · · · · · ·
费孝通(1910.11~2005.4)生于江苏吴江县城。
1985年起任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人类学教授。
作为社会活动家,曾担任民盟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1980年接受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颁发的马林诺斯基名誉奖;1981年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赫胥黎奖章;1988年在联合国接受1988年“大英百科全书”奖;
主要内容:
本书推出的是学界公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从中国乡土社会出发,讲的虽然是表象,实际上透露出的是表象背后的规律。
本书从几个方面讲解了传统中国,也是当代国人很少触及的内涵。
1、乡土本色:
很多儿女因为父母老了,想接到城里居住,可是大部分的老人却不习惯。
结果儿女还挺委屈,想让父母过好日子子,老人也很可怜,总是不习惯吃不好睡不好。
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
其实这就是乡土社会文化与城市社会文化的区别。
土地,墙角晒太阳,邻里随地而坐屋前院后、田间地头都可以随意而坐,聊聊家常。
这种习惯和熟悉源于,乡村的流动性。因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传统。正是这样的环境造成了人们彼此之间的熟悉以及不断重复少有波折的生活。
乡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是信任,而城市文化的交往源自契约来保障。
2、文字下乡:
农村人多数不认识文字,但是他们并不“盲”。
交流的方式因为是面对面的,所以声音、动作、表情更直接有效。这种文化是一代代人口口相传,自然进化的。
3、差序格局:
乡土中国的一大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为差序格局。这是很经典的一个理论。
这一篇文章,为我解惑了为什么很多传统文化的缺失。
4、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乡土社会中的道德依据私人间的关系亲疏而变化。
5、家族:
家族的主轴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是纵的而非横的。家族中的家法排斥私情的宽容。家庭情感上的保守和传统来自于乡土社会的传承。
6、男女有别:
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这种男女有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乡土社会是个安稳的社会?
7、礼治秩序:
乡土社会中,传统的权威性使人产生敬畏感,人们出于内心的以传统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8、无讼:
乡土社会,教化服人。城市社会,法治契约。
9、无为政治:
乡土生活的主流是自治,即礼治社会的自发运行。中国传统社会的多数历史时期,乡土自治是乡土社会治理的真实面貌。
10、长老统治:
乡土社会在长幼秩序的规范下自然产生宗族长老,宗族长老行使教化性的权力来维护乡土的稳定。
11、血缘和地缘:
血缘关系是影响乡土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乡土社会的重要特征。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
12、名实分离:
乡土社会也是在变迁的社会,只是变迁的速率相对较为缓慢。当代中国社会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名与实分离的代表。
13、从欲望到需要:
从“欲望”到“需要”,就是从自发到自觉。
自发源于欲望,自觉来自需要。
我们这一生注定会遇到无数的困惑和迷茫,我们学习和了解的目的就是不断去解决这些困惑,终将使自己变得更加美好。
这类书籍读得不多,但是这一本我建议你读读,你能更深层次地了解传统中国,以及解决传统与现代的一些困惑和矛盾。
这是十几个章节,每一个章节中都有故事进行描述,这就是为什么说让人很容易理解的原因。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中国的特色,那么这本书一定要读。
我们如果了解问题从哪里来,如何来,那终将知道如何解决。
制图网(www.makepic.net),专业的logo免费设计在线生成网站,全自动智能化logo设计,商标设计,logo在线生成!
欢迎使用制图网制作属于您公司自己的logo,不仅专业而且经济实惠,全方位满足您公司品牌化、视觉化的需求。